查看原文
其他

案例 | 坚守质量标准,稳步推进转型——重庆银行的 TMMi 创新实践

金融电子化 金融电子化 2023-01-22

文 / 重庆银行科技部

数字经济大潮奔涌,我国金融科技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的新阶段,重庆银行紧跟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注重金融科技创新和数字赋能,加快数字化转型。随着业务的高速发展,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输出的各类系统产品的质量要求也逐步提高,软件测试和质量保障在重庆银行整个系统研发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了关乎金融转型成效的重要一步。重庆银行科技部全力推进“数字化创新”的发展战略,顺应金融科技发展的高标准要求,以“精益创新质量管理”为实施路径,在2021年成立质量管理中心,统筹开展研发过程质量管理及测试管理。重庆银行借助TMMi(TestMaturityModelintegration测试成熟度模型集成)模型,借鉴同业优秀实践,建设质量管理与测试管理一体化体系,解决“金融数字化转型质效平衡”难题,落实“数据+技术”双轮驱动能力,实现“最小化过程浪费,最大化业务及用户价值”目标,进一步提升在金融行业“数字化创新”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助推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


应变难题,

以TMMi激活质量变革新动能

随着转型迈进“深水区”、数字化系统与业务的深层次融合,使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持续提升,但更高的标准也带来了新的难题和挑战:金融行业的数字化发展既要求快速与高效,又要求风险可控与合规,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必须保持质量与效率的平衡。为解决“金融数字化质效平衡”难题,重庆银行科技部希望借助TMMi模型,全面梳理测试管理的脉络,精准把控测试全生命周期的关键“穴位”,有效解决质效平衡的难题,进一步提升测试成熟度,推动产品质量与过程效率的同步提升。重庆银行科技部通过借鉴同业优秀实践,结合行内实际情况,开展精细化质量管理与测试管理工作,在行内进行实践落地推广,从“业务、开发、测试各团队效能提升”到“持续高效的研发全生命周期交付”,进而达到“最小化研发过程浪费,最大化业务及用户价值”的目标。


“据理利争”,

以先进理念提升质量管理核心竞争力

从2022年6月着手进行TMMi的过程改进开始,重庆银行开展了多轮访谈与管理体系及工具平台调研,以“精益创新”为目标,对标TMMi模型,识别体系过程改进项:一是优化组织方针与策略,保持组织质量目标统一。二是固化测试全生命周期集成,提升跨组织协作效率。三是强化需求源头侧管理,降低研发过程成本。四是细化管理举措,确保落地实施成效。五是深化测试过程资产积累,支撑组织学习和过程改进。六是量化管理体系指标,为决策提供客观数据支撑。


重庆银行内部进行了多轮次、多方面的研讨,确定了过程改进理念:“据”“理”“利”“争”。基于TMMi的过程改进不仅涉及测试全生命周期管理,也涉及研发全生命周期过程,注重业务、研发、测试各团队的全面效能提升,致力于完成“最小化过程浪费,最大化业务及用户价值”目标,提升组织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如下。


1.“据”:强化需求管理,提升需求有效性,降低返工成本。对需求进行精准把控,既降低了过程成本浪费,又提升了业务价值的有效性。需求是产品质量的源头,是测试的重要依据,只有充分理解需求是什么,需求的目的是什么,才能更好地把控产品质量。通过测试参与需求规格说明书评审、完善需求变更流程,进行测试左移,能提前的把控需求质量,有效降低需求问题带来的研发与测试的返工成本。


2.“理”:质量管理与测试管理一体化建设,切实贯彻规范要求落地项目实践。测试管理体系将测试工作流程和规范清晰化、职责明确化,在业务团队、开发团队、测试团队间形成良好的交互界面,提升跨部门协作能力。质量管理建设重点在于质量内建,精准地让各团队通过管理规范要求实时对产品质量负责,结合项目过程及交付产物相关审查工作,切实贯彻规范要求落地项目实践。


3.“利”:以质量度量指标为“利刃”,为改进决策提供客观数据支撑。“数据+技术”双轮驱动的金融创新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质量的度量指标数据结合数据分析技术,实现质量度量体系的“数字化创新”。自上而下的分解组织目标,建立一套涉及研发、测试、产品质量等多方面精准的质量度量指标集,可更好监控整个软件周期质量,为过程改进与质量提升提供客观的数据依据,为实现质量与效率的平衡奠定良好的基石。


4.“争”:建立持续的过程改进流程,力争建立卓越的质量管理中心。体系流程建立后,必须持续的维护确保落地实施的有效性,也需要通过持续的过程改进流程,识别体系流程落地过程中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过程改进建议,协调业务团队、研发团队、测试团队共同改进,力争建立卓越的质量管理中心,提升组织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


践行变革,

深化TMMi与质量管理体系有机融合

在为期5个月的过程改进及试点推广过程中,基于TMMi的测试过程改进已初步完成了模型与质量管理和测试管理的有效融合;通过引入TMMi模型与同业实践,在业务团队、开发团队与测试团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交互界面,形成了有效提升产品研发质量的协同机制,实现质量与效率的相对平衡。


1.打通关节,全面提升金融科技转型下的研发过程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TMMi的部署和实施,重庆银行以清晰的需求作为测试依据,一方面加强了测试参与需求规格说明书评审,让业务团队、开发团队、测试团队三方对需求的理解达成一致,另一方面让测试团队基于对系统的了解,结合业务场景提出评审建议,提升了需求的准确性与有效性,降低了返工成本。在此基础上,重庆银行通过质量管理与测试管理的一体化建设,总结项目优秀实践,建立了统一的测试全生命周期管理标准,使测试全生命周期流程顺畅,提升跨部门协作效率。


2.双轮驱动,全面推进产品质量与过程效率的平衡。重庆银行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设立了171项过程检查、用例检查、缺陷检查。通过记录与跟踪不符合项,切实保障了测试管理在各个项目组的实际落地。整个试点及推广过程中质量过程不符合率由原来的12.83%降低至0.58%,实现质量精细化管理的实际落地。设立的质量门禁与测试准入准出标准,促进了研发质量的自我提升。同时,积极探索如何建立有效的缺陷预测,通过Gompertz模型、Rayleigh模型与神经网络模型对缺陷趋势进行拟合,发现神经网络模型拟合效果最佳。践行“数据+技术”数字化创新战略从而实现基于缺陷预测结果,动态调整测试策略与资源分配,推进产品质量与过程效率的平衡。


3.经验萃取,全面提炼为质效保驾护航的结构化度量指标。重庆银行建立了研发、测试、产品质量等方面结构化的质量度量指标集,度量指标(Metric)超130项,并选择其中的28项作为“北极星”指标,为质量提升提供数字化决策依据。其中,产品质量回顾流程采集了基础指标22项,计算出衍生指标13项,在116个项目的历史数据中共采集指标4000多项,通过阶段性的数据分析,制定指标改进目标与措施,提升了过程质效,达到了质量与效率的相对平衡。在测试环节,测试资产库管理规范对测试过程各阶段交付产物存储目录与路径、交付产物质量进行了标准化的定义,让质量管理依靠规范化的制度要求而非依靠个人能力。


4.注智赋能,全面培养质量领域多维度人才。重庆银行为全面培养质量管理领域及测试服务领域的专业人才,构建了开放共享的测试服务生态圈,落实了组织级与项目级的测试培训流程,试点期间完成组织级培训2次、项目级培训12次,涉及范围包括测试流程、业务知识、项目经验总结等,为培养“T”型人才,实现“一专多能”夯实了基础。


经过数月持续过程改进并经专业评估团队评定,重庆银行科技部测试成熟度已达到TMMi3级标准。


面向未来,重庆银行将以高标准的产品质量、高效率的流程管理、高活性的数字化创新,全面推进改进后的质量管理与测试管理一体化体系,在质量管理领域精益求精、持续改进;同时不断提升团队的综合能力,培养并吸引更多人才,提升在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重庆银行将实现质量管理和测试管理的平台化落地,追求研发效能的进一步提升。


(栏目编辑: 魏亚楠)




往期精选:

(点击查看精彩内容)


● 案例 | 以金融科技打造跨境支付基础工具——CIPS标准收发器项目介绍

● 案例 | 建设国家金融基础数据库统计平台,推动金融业综合统计高质量发展

● 案例 | 智能一体,防微杜渐,着眼未来——光大银行数据库平台云创新实践

● 案例 | “玄武”大数据平台,助力公司数字化转型——银联商务基于云平台的湖仓一体建设

● 案例丨海通证券湖仓一体架构的探索及实践











新媒体中心:主任 / 邝源  编辑 / 傅甜甜  张珺  邰思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